一个郑漂建筑工人的一天
凌晨三四点,我们来到早已形成多年的马路市场边。
时间还早,清洁工大姐还没开始清扫街道,寒风吹过,不知从哪飞来的塑料袋擦着我的脑门儿飞了过去;

不知是早起还是晚归的大车司机打着哈欠轰隆而过,拉起一阵狼烟,我不禁捂了捂鼻子,象征性的遮挡一下浑浊的空气,避免灰尘进入鼻腔;
路过的小车司机不经意间放慢车速,好奇的转头看向马路边的我们,人群一阵骚动,惊得他赶紧一脚油门加速逃离;
终于,一辆车缓缓驶来,停车摇下了窗,我跟着人群挤了上去,车里的人叫了一声:“别挤,我找2个木工,一天200,谁干?”
随着周边无数手臂踊跃的举起,我默默的离开人群,因为我是个泥瓦工。
没错,我是个普通的建筑工人。

有很多报纸上的文章,或者电视上的记者说我们很光荣,因为美丽的城市都是由千千万万个“我”来建成的。有人把我们比作城市的美容师,但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只是在马路牙子上等活儿的“农民工”。
从凌晨3点等到5点半,随着大多数人被挑走,我也跟着一个看起来挺忠厚的老哥进了一个小工地。没等吃早饭,上面的任务就派发了下来,等分完活儿我就知道,这个早饭是吃不了了,因为老板说了一句话——”时间紧,任务重“。

晚上八点,我的活儿终于完了,我一边揉着有点酸的手臂一边等着老板结工资,今天还不错,老板只等了20分钟就把钱发到了我手里,不出意外的是,因为老板因为我中间脱了一次安全帽,扣了50。
人人都有自己的无奈,我的无奈是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还是要和气的跟老板商量,因为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明天早上少去一次马路市场找活儿……
我今年40,是个多年的老郑漂,也是个多年的老建筑工人。我上面写的这些,就是我这么多年一直经历着的场景。

“农民工群体”多年来为城市贡献了一切,但他们的权益一直得不到重视,找工作难、找工作环境差、得不到尊重,拖欠工资严重、讨薪困难……作为老建筑工人我深有体会。
国家也在想方设法去改变这样的情况,通过去掉”农民工“的名称帽子,代为“新产业工人”来改变农民工兄弟们的社会地位和群众认知;通过职能部门干预来解决讨薪难得问题;通过在各地建设劳务人才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找工作难的问题。
顺应这个召唤和我内心的使命感,我拿出我所有的积蓄来建了这个劳务市场:河南省建筑工人劳务市场,希望它能成为郑州的所有建筑工人的专属人才市场。

为了所有郑漂建筑工人不用再去马路边等活儿;
为了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交加,都能有片屋檐为农民工兄弟们遮身;

为了能让大家随时想喝口热水都能喝的上;

为了办证不用东奔西跑;
为了维权不再那么难;
为了能快点找到工作,多赚钱,少往市场跑几趟……

我希望这个劳务市场能承载起我和弟兄们多年的梦想,能为像我这样的农民工兄弟们造一个家,作为建筑工人兄弟,你愿意来和我一起创造更好的明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