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劳动争议多元化处理机制(普通工人劳动纠纷“工会+法院”多元化解劳动争议 着力当好职工“娘家人”)

今年以来,仁和区总工会与区人民法院联合建立了“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工作室”,双方合力在落实多元解纷、提高审判质效和司法服务上不断出新招,以实际行动解民忧、护民利。

劳动者罗某兵曾是用人单位某建设有限公司的工人,2021年5月19日,罗某兵在项目工地施工作业时不幸受伤,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后用人单位为其申报了工伤并鉴定为十级伤残。但双方因赔偿金额有争议,协商无果。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会+法院”多元化解

让劳动争议化解搭上“便民直通车”

自今年4月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室正式成立以来,仁和区总工会以联动解纷为抓手,充分发挥工会的行业管理和专业领域优势,积极强化法院审判指导作用,聘请专业律师成为调解员,定时定点开展调解。区人民法院按照委派调解工作流程,在立案前先审查收到的劳动争议案,引导起诉人选择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并以派单方式将调解案件派给工作室。工作室专业调解员积极与劳资双方沟通,调查案情,尽量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格局。

2022年5月20日,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知罗某兵案件双方当事人,到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调解室协调处理争议纠纷,经调解员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相关协议,并签署了调解协议。

实现纠纷调解高效化

推进调解队伍专业化

区总工会充分依托工作室,与区法院打通流转渠道,实现诉调无缝对接,让工会化解劳动争议更具公信力、更加高效化,“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调解模式建立后,织密了调解全面覆盖于案件诉前、诉中、诉后各阶段的网络。

以往一场诉讼官司打下来,至少要耗费四五个月的时间,不仅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加重了法院的审理负担,而相比于仲裁、诉讼,“工会+法院”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通常更为高效便捷,成本更低,有利于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劳动争议的妥善处理,也有利于在维护好每一位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成功调解案件3件,为3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近4万元。

目前,工作室有4名专业律师作为调解员每周轮流驻点开展调解,区法院定期对调解员指导培训,协同劳动争议调解团队全程参与、全链条式化解各类劳资纠纷,有效推进调解队伍专业化,做到多元化解工作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保障。

原标题:《“工会+法院”多元化解劳动争议 着力当好职工“娘家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