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意外身故是否有赔偿(普通工人死亡员工发生意外工亡,2021最新赔偿金额、流程及材料全在这里!)
2021年工亡赔偿标准要变了!啥情况?那赔偿的金额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呢?
想知道钱变多了还是变少了,首先要搞清楚这么一个数据。
2021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第九部分“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中公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该数据与2021年1月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在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公开的数据完全一致。
故职工工亡时间发生在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2021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全国统一,同命同价):
43834元×20=876680元。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876680元。
我们来看一下,8年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从2014年到2021年上涨33.758万元。具体为:
2014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539100元
2015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576880元
2016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623900元
2017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672320元
2018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727920元
2019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785020元
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847180元
2021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876680元


三项费用标准
根据规定,员工因工死亡的,近亲属可获得三项费用,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三项费用标准如下:
1、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所以说,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这些统计数据,对于赔偿标准有着直接影响。按照往常的经验来看,这个标准每年都会变化,一般每年至少增加数万元。
2、丧葬补助金:
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公式:当地社平工资×6;
3、供养亲属抚恤金:
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公式参见下表:

注:以上内容标准均基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及最新统计数据归纳总结。

赔偿流程
流程(1)
每月5-25日,由参保单位持《XX市社保参保人员减少表》、死亡证明复印件加盖公章到社保收缴部门办理死亡减员。收缴部经办人员审核无误后,办理业务。在报表上加盖名章确认,一份报表返还企业,一份报表及申报材料装订留存归档。
流程(2)
每月5-25日参保单位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工伤职工死亡前12个月的工伤保险缴费基数证明、死亡证明(复印件加盖公章)、《工伤职工登记表》到支付部门申请工亡职工待遇。
有供养亲属的工亡职工同事还需提供被供养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在校学生的学校证明、及街道办、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被供养人经济状况证明,有下列情形质疑的,还应分别提交相应材料:
A、被供养人属于孤寡老人、孤儿的。提交街道办、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
B、被供养人属于养父母、养子女的,提交公证书;
C、被供养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D、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后死亡的,需提供死亡证明。一次性领取待遇的外埠农村户籍工伤职工供养亲属,同时提供本人申请,签订《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协议书》。
流程(3)
经办人审核无误后办理工伤登记及待遇核准,打印《因工死亡职工工伤待遇核准表》,企业在报表上签字确认,经部门主管确认、中心主任审批后,返回企业两份,将复核后报表同申报材料一起装订留存归档。
流程(4)
每月1日前支付部核对后进行业务结账,打印《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月报汇总表》,由经办人签字确认、部门主管确认后,经中心主任审批后转财务部,同时将报表归档。出纳核对报表信息及系统信息无误后,盖章确认。经财务主管审核盖章后,进行基金支付。

赔偿所需具体材料清单
1、《工伤认定书》/《确认意见书》;
2、工伤医疗费用凭证:
(1)医疗费用原始票据(含费用清单)、门急诊病历(门、急诊);
(2)医疗费用原始票据(含费用清单)、出院小结(住院);
(3)医保经办机构出具的审核凭证(医疗费用以现金结算);
3、待遇享受人有效身份证;
4、因工死亡人员有明确关系的户口簿或者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或者公证处出具的公证文书;
5、待遇享受人在本市开立的本人实名制银行结算账户卡或存折;
6、委托他人: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用人单位申领无需提供);
7、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工伤:《交通事故赔偿调解书》、《人民法院调解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
8、用人单位已垫付部分工伤保险待遇:因工死亡人员近亲属签收的已垫付的相关凭证。
9、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协保人员:有效劳动合同/劳务协议/用工登记名册以及因工死亡人员工亡前12个月的工资性收入凭证;
10、供养亲属申领抚恤金待遇的另须提供下列材料:
(1)生活来源证明(无任何收入,依靠因公死亡人员生活);
(2)就读学校证明(供养亲属年满18岁,在全日制院校就读);
(3)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或外省市级以上劳动能力出具的相关证明(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4)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情诊断证明(供养亲属因患严重传染性疾病需住院短期无法就业);
注:赔偿流程部分内容各地区可能略有不同,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