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信息员什么意思(普通工人信息一位普通组工信息员的心得感想)
我的第一篇微信信息写于2017年6月,写微信也才一年多,但过程却是很有趣的。从最开始的第一篇磨洋工的磨了一个礼拜,到三天可以写一篇信息了,再到一天可以写一篇,到一天可以写两篇了,再到现在感觉写微信成了一种爱好。
而这个爱好
我觉得最重要的在于三点
标题、结构和图文并茂
标题是最关键的,一个标题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了整篇微信的阅读量。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格式,直接决定了标题对于一篇成功微信的影响程度是巨大的,引起你的好奇,我就离成功近了一步,你会点进来阅读,想要解答你自己的疑问。
结构我的理解是整篇微信软文的编排结构,或者说就是你的写法。新颖的、别致的、独特的写法、结构编排,才是读者阅读完文章的理由,也是最展现写作技艺的地方。有时候突破一两种写法,比写几十篇类似的微信来的更有用。
图文并茂则是丰富你的文章内容,让文章更为饱满的最好办法。好的文字要能够述说好的图片,同样好的图片要能够搭配好的文字。有时候,一张好的图片就能写出一篇好的微信。微信信息是不用太多文字的,他通过结构,有时候甚至一句话直截了当地把中心思想告诉你,又通过图文结合把最直观的画面展现在你的脑海。

下面我就结合我写过的一些微信稿件
讲讲我认为的四个步骤的重要点
素材搜集重点在于保持对信息的敏锐度与主动性。
我觉得一个信息员就应该具备对信息的敏锐度,要能够时刻发现信息点在哪里,信息素材在哪里。比如,我在与其他科室的同事交流中,有时候就会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诶,你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啊,一篇信息就来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敏锐度。当然有人会说,敏锐度是天生,但是我相信,你认真对待这件事,你就一定会对信息产生敏感。
主动性是素材来源的关键。任何的素材都不会主动来朝你招手,一定是我们主动出击的结果。往哪出击,我觉得是对上、对内、对下三个方面。对上就是与上级组织部门保持沟通,从他们的角度了解信息需求,这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我们信息的录用率。对内就是保持自己手上的信息素材量,我基本保证手上有三到四个信息素材,就像是给自己建立了一个信息素材库,这样就能保证不至于出现信息报送的突然断层。对下是重点。就像做好一盘西红柿炒鸡蛋,需要什么?无公害的西红柿和土鸡蛋,在哪里?在农村,就是在基层。基层是最能出优秀素材的地方。我的做法就是每个月都会在工作群里发布信息征集通知,自己删选,主动跟踪。对于好的素材点,我会单独跟踪,引导他们往信息需求点上去做,往往提前介入就能够保证信息素材的质量。这样,这些信息点就能归入我的信息素材库。
行文构思重点在于保持结构创新,提前做好功课。
还是那句话,突破一两种写法,要比写几十篇相似写法的信息要来的更有效。不同的写法就在于我们行文构思的时候就要有创新点,要提前做好功课。正常的公文写作格式、网站信息格式我觉得是不适合微信文稿写作的,至少不能让他出彩,一板一眼写下去就没有吸引点了。在这方面我倒是觉得可以利用一些电影拍摄手法。比如蒙太奇手法,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我觉得一些电影的表现手法,他们出发角度是很适合微信写作的,最简单到倒叙、插叙等等。想要形式创新点的,我们可以写日记类、微信群交流对话类、图片类等等。我们在构思时,结构要新颖,内容一定贴切党建热点工作,而且我们还要提前为美编做好构想,给他们留空,站在他们的角度设想如何编辑达到最好的效果。
文章写作重点在于借鉴、吸纳、转换,学人之所长。
我有一本微信写作的小本子,前面贴的是一些自己搜罗来的微信写作技巧,或者是一个在平时浏览过程中他人写的一些好的微信,后面开始贴的是自己写过的一些微信稿子,我都把他们打印、贴好,做成笔记本,方便自己在写作出现瓶颈的时候可以参考学习,换换思路。微信有个收藏功能,我觉得这个很方便,我在浏览的过程中,只要看到新鲜的就都可以收藏起来,成为自己的资源,这个过程就是借鉴,然后再吸纳他们的精华,转换成自己的东西。这比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想要来的方便多。
信息推广重点在于吸人眼球的标题和推广手段,学会营销。
信息推广一方面是要写作高质量信息,信息的形式和内容高质量,信息的题目足够吸人眼球,那你的阅读量、点赞量一定会高。这方面是真本事,我们还要好好锤炼。另一方面,就是学会营销,用有效手段把我们的信息推出去。建立专门的信息员群,发动每一位信息员推动、点赞。我在推广信息的时候,第一是抢抓信息发布当天晚上七点到九点的黄金时间,在所有工作群里同步推送,号召转发点赞;同时要为他们编辑好推广的话术,人家帮你转发,你的服务也要到位。第二就是利用好领导的领导力与个人魅力,发动领导们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我们转发点赞。第三就是在第二天上午适时的发动第二轮宣传。
作者系太湖新城组织人事劳动局组织科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