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作者(隧道普通工人事迹展播(第30期) | 一个隧道工人的小幸福)
为了更好的宣传中国中铁第二届“十大最美家庭”候选家庭的优秀事迹,弘扬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幸福和睦,助推企业和谐发展,中国中铁职工之声、中铁惠园APP将陆续推出最美家庭事迹展播。
本期我们推出的是来自中铁隧道局一处的张永超家庭。
第30期
总34期
一个隧道工人的小幸福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从义务兵战士到三等功功臣;从打风钻、扛水泥、甩铁锹的隧道工到写文章、搞摄影、做党务的高级政工师。二十多年来,他以敬畏责任的心态、追求卓越的使命,在每一个历经过的岗位上都孜孜以求、不懈不止。他就是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张永超。
张永超1990年3月参军入伍,1994年元月到隧道局参加工作至今,他不仅有丰富的工作简历,更有精彩的人生和幸福的家庭,他先后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职工艺术家”;中国中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总工会“优秀文艺工作者”;重庆市第九届职工职业道德模范标兵;河南省、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也是是新华社、人民图片的签约摄影师。
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取得如此令人羡慕的成绩,离不开他有一个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他的幸福故事就从2014年10月31,在重庆《都市热报》上整版刊登的一篇题为《平凡爱情如何保鲜20年》的报道说起......初
识
裸
婚
经过近一年的鸿雁传情,张永超和鲁冰清就这样在书信交往中相爱了,1994年底,鲁冰清毅然辞去了工作,跟随张永超一起去了工地。没有婚礼,没有酒席,没有一件新衣服,去街道领了结婚证,买了一个电饭锅,就开始了两个人的烟火。婚后的张永超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被破格从“农临工”提拨为团总支书记,鲁冰清发现工地双职工的小孩无人看管,一个个像野孩子一样,于是她利用自己的特长在工地上办起了托儿所,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每天的日子清贫、匆忙、辛苦,但鲁冰清说:只要在一起,再苦也幸福。说到这,张永超觉得特别对不起妻子,他说,这一路,妻子从未埋怨过,哪个女人不想有个浪漫的婚礼,穿上洁白的婚纱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风风光光的把自己嫁出去?至今,他欠妻子一个婚礼。可鲁冰清却坚持认为:“形式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婚礼是做给别人看的,日子才是过给自己的”。作为一名隧道工人,工作性质就注定了漂泊不定。婚后的几年,不停地辗转,居无定所,张永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放弃学习、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干一行爱一行,凭借良好的专业功底及对宣传工作的热爱,顺利转岗,自己也从一名农临工转为农合工最终转为合同制工人,身份的每一次转换都是对张永超辛勤付出的肯定。2001年底从基层调回公司总部,漂泊的日子总算告一段落,从钻山沟到城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应该有一个自己固定的住所,他们七拼八凑用去所有的积蓄在机关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为了省钱,装修的大多数活都是他们自己干,张永超说,每个周末借一辆三轮车从新乡的最西端蹬到最东端去买建材,回来两人一起干活,那种感觉真的是太好了,终于有家了,终于可以让老婆孩子安顿了。异
地
回
归
2011年,张永超再次从基层调回了公司总部,从机关到基层,再从基层到机关,张永超的履职经历和大多数铁路职工没有两样,如今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用他们的话说,一切都回归正常了,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可以拥有正常的节假日,可以常回家看看父母。这一切的可以,一等就是多年,所以,当下已经是最幸福了。张永超喜欢摄影,这么多年来,他把妻子每个阶段的照片都珍藏了起来,然后做成画册,作为礼物送给妻子,而且每个节日都会有小惊喜呈现在妻子面前。妻子更是骄傲的说,老公拍的比影楼都好看很多。他说,这一路亏欠妻子的太多,他感谢妻子这一路来的相随相伴,不离不弃,能让妻子开心是他最幸福的事。在妻子40岁生日时,请来一些朋友为她庆祝,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把妻子多年来的随笔文章挑选了95篇印刷成书,命名为《幸福密码》,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在场的朋友听他们讲述这一路来的艰辛,无不动容,第二日,接受了重庆当地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热报》的采访,整版报道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和许许多多中铁人一样,张永超的小家也是男主外女主内,妻子为了儿子一直陪伴左右,18年的坚持终于在2018年结果,在钢琴方面特别有天赋的儿子在去年初被国外一家音乐学院录取,而一直“与世隔绝”的妻子随着儿子的长大也开始重拾自己的爱好,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到3年的功夫,妻子从家庭主妇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十万粉丝的图文撰稿人。初
心
稿件来源:中铁隧道局一处
审 核:章 静 王 瑶
题 图:田志伟 张 驰
编 审:中国中铁工会